
陈博文于2014年毕业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随后投身于中航精机成为加工中心一名平凡却怀揣梦想的操作工。十年光阴,如无声的雕刻师赋予他坚韧的意志、丰富的经验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勤奋的关键意义,而陈博文对此更是有着切身体会。“勤奋”二字,已然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为璀璨的勋章。
一、初露锋芒,砥砺前行
初入职场时,陈博文面对机床操作显得生疏而局促。他敏锐地察觉到,校园所学知识与成为一名卓越操作工的要求相去甚远。为迅速弥补这一差距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他果敢地主动申请了长达两年的夜班岗位。不仅如此,他每日提前一小时到岗跟随白班师傅孜孜不倦地进行强化练习,直至将操作流程熟稔于心融入肌肉记忆。
与此同时,他重新系统钻研《机械制造基础》《形位公差检测与测量》等理论知识,坚持详尽记录零件加工参数不断磨砺自己“看铁屑、听声音”的独特技能,力求操作时心中有谱、掌控有度、行动有方。正是这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日后总结和优化各类零件加工参数奠定了坚实根基。
在凹模镶件的型腔倒角加工中,他锲而不舍地探索、试验,寻觅最优加工路径。从初始的二维加工到后续的三维等高铣削,历经11次优化改进,凹模镶件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45%,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
他积极投身公司质量改善工作,深度落实降本增效要求成功完成两项 VA/VE 项目。他牵头组建的质量团队,持续改进加工质量连续四年在公司举办的改善活动中独占鳌头荣获公司“质量优胜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公司“低成本”发展战略。为博采众长,他踊跃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并屡获佳绩。2020年荣膺湖北省第八届“军工杯”数控程序员“优秀选手”称号;2021年斩获襄阳高新区第六届“劳动杯”数控铣工二等奖。勤能补拙行则将至,他在工作中不断绽放自我价值的光芒。
二、追求卓越,登峰造极
产业工人乃创造社会财富的中流砥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当下,我国正全力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中航精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制造业百强企业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身为基层操作者,陈博文深知必须持续钻研技艺、锤炼本领、提升水平,携手践行制造强国战略。
“做就做到极致”,这是陈博文在机械制造进程中的不懈信念。从“学徒”成长为“师傅”再进阶为“专家”,他始终坚守精益求精的理念。在生产工序上,他立足实际工艺流程提出高效创新方案;在产品质量上坚持严格自检、互检,力保产品皆为精品。
2022年6月,工厂承接了科奇中国的一项订单需加工一组精度高达0.005MM的电极。这无疑是一项极为精细的任务,对于惯于加工硬材料的他而言堪称巨大挑战。6月初夏,昼夜温差较大为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他与三坐标计量师傅反复交流协商,最终决定每天晚上6点至12点往返于三坐标计量室与加工中心岗位。历经连续8天的坚守与奔波、16次的铣削试验,他成功按照精度要求加工出了电极。正是这种对自我的严苛要求以及不断挑战极限的坚毅精神,让他在公司和行业内声名鹊起。2022 年至2023年,他先后荣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和襄阳市高新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最终于2023 年12月斩获“湖北产业工匠人才”这一至高荣誉。
三、传承匠心,矢志不渝
他所效力的中航精机致力于成为“一家服务未来出行的科技公司,全球前三的座舱功能件供应商”,这离不开“三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的支撑,仅靠个人的“孤军奋战”难以实现。他踊跃参与公司推行的“多能工”项目,大力弘扬“传帮带”精神以工作现场为鲜活的课堂,以技能提升为明确的目标,引领两名镗工师傅学习加工中心的操作,并完成了《机加质量问题》《机加安全操作规程》等多项培训。现今,这两位镗工师傅已能够独立操作加工中心机床,有效满足了公司新老交替、梯度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需求,他也因此荣获公司“2022年度文明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陈博文深入领悟相关精神践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弘扬劳模、劳动和工匠精神。作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他铭记校训,勤奋学习苦练技能,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执着专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为行业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来源:汽车工程学院)